• 主页 > 知识问答
  • 2023广州马拉松赛报名人数破纪录,全国马拉松热潮持续升温

    12月10日,2023广州马拉松即将开赛。报名阶段,24小时内报名人数突破10万人。截至报名截止,共有140846名跑者报名,创下广州马拉松报名人数新纪录。

    今年以来,马拉松赛事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0月29日,被誉为“全民马拉松”的北京马拉松开跑。 3万名跑者从天安门广场出发,跑向42公里外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风景大道。

    全国范围内,当天在成都、西安等地举行了20多场马拉松赛事,至少有30万人挑战身体极限。

    随着跑者们涌入一二线城市的赛道,更多的三四线城市甚至不知名的小县城开始热衷于举办马拉松赛事。

    据不完全统计,11月份全国马拉松赛事98场,覆盖上海、深圳、南昌等一二线城市,到信阳、济宁、衢州等三四线城市。

    密集的马拉松赛事不仅展现了群众参与健身运动的热情,42公里赛道的背后还隐藏着一笔经济账。

    马拉松回归的那一年

    公元前490年,菲迪皮德斯从马拉松平原出发,将希腊联军战胜入侵的波斯军队的消息带到42公里外的雅典城。

    马拉松比赛死了_马拉松死人_马拉松死21

    到达终点线后,菲迪皮迪斯因精疲力竭而去世。

    关于他出色的跑步技术,历史上有很多记载,但没有人知道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受伤跑步用了多长时间。但后人开始用马拉松——以不断打破记录的形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使者。

    这项赛事是在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设立的。1987年,美国历史文化名城波士顿举办了首届城市马拉松比赛。如今,“博马”已成为全世界跑步者的梦想之地。

    波士顿马拉松终点线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我国跑步之火起源于1981年,以中国首届国际马拉松赛在北京举行为标志。来自12个国家的8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虽然数量和规模都很小,但却悄然点燃了燎原之势。

    2010年至2014年,我国马拉松赛事数量从13项增加到53项。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外,贵州六盘水、四川西昌等三四线城市也开始举办那些年举办马拉松。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取消群众性、商业性体育赛事审批,马拉松赛事开始爆发。截至2019年,全国共举办大型赛事1828场,比2018年的1581场增加247场,相当于平均每天举办5场马拉松比赛。

    经过三年的疫情,很多活动暂停或推迟。或许是跑者们过去三年的秘密训练,导致了今年马拉松赛事的爆发。

    马拉松比赛死了_马拉松死21_马拉松死人

    跑者们在广州天河体育场训练。李航 摄/时代周刊

    今年秋天,马拉松热量与气温下降成反比。

    据不完全统计,仅10月15日,全国就有32场马拉松比赛同时开赛。进入11月,全国已有90余场马拉松赛事,大部分在三四线城市、县城、街道举办。一篇文章甚至调侃道:“马拉松太多了,对于中年人来说还不够。”

    马拉松比赛死了_马拉松死人_马拉松死21

    密集的马拉松赛事让不少跑者感慨万千:“我在12月3日深圳马拉松和12月10日广州马拉松上都中奖了,但两场比赛的间隔时间太短,我担心自己会被抽中。”将无法恢复。”跑步者丁明(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但他真正担心的是,他担心深圳的赛马氛围不浓厚,无法享受赛马这种全民狂欢的乐趣。

    这种焦虑意味着城市之间的马拉松竞赛已经悄然开始。

    赛马者眼中的城市

    对于39岁的广州跑者孙向军(化名)来说,今年是马拉松回归的热年,也是他逐渐恢复状态的一年。

    他的赛马经历始于11年前的广州半程马拉松。 “2011年,我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10公里跑步比赛。一年后,恰逢首届广州马拉松。我以为10英里就可以跑完,所以抱着尝试新事物的心态报名了广州半程马拉松。”

    从此,孙向军开始了他的全国赛马生涯。 “有马拉松、越野、垂直马拉松,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151场比赛。”孙向军说道。

    马拉松死21_马拉松比赛死了_马拉松死人

    孙向军的奖牌挂满了一堵墙。资料来源:受访者提供

    如果按照每场比赛42公里的长度计算,孙向军目前已经跑了6342公里,比中国最远的两个城市黑龙江东北部的抚远县和瑞丽市之间的距离还要长近1000公里。云南西南部。 。

    2019年,我国赛事数量达到顶峰,孙向军也迎来了赛马生涯最忙碌的一年。 “2019年下半年,我几乎每周都打一场比赛,甚至尝试连续周六打一场、周日打一场。”

    在11年的赛马生涯中,他见证了国内跑步爱好者群体的不断扩大。

    孙向军说,马拉松在我国刚刚兴起时,报名人数达不到项目规定的名额,所以只要报名就可以参加。如今,随着马拉松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参加人数不断增加,大部分马拉松报名都转为抽签形式。

    本届北京马拉松共有3万个名额,吸引了13万人报名,最终获奖率为23%。即将举行的上海马拉松的胜率仅为13.7%。明年1月举行的厦门马拉松的获奖率仅为5%,低于研究生录取率。

    相比之下,在非一线城市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往往报名人数不足。

    丁明表示,自己终于成功报名了深圳、广州两场马拉松,但身边不少跑友今年没有报名大型马拉松,只能参加周边县市区的马拉松赛事,和城镇。

    “但他们也面临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大型赛事的完成证明,明年可能会失去参加国内一些白金、金牌赛事的资格。”丁洛表示,赛马已经演变为城市之间的竞赛。

    马拉松死21_马拉松比赛死了_马拉松死人

    香港马拉松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的金牌赛事为例。这些城市举办赛事的历史悠久,早期能够以较低的价格邀请海外精英选手参加。一旦这些选手超过了一定的标准,赛事的规格就会跃升。

    中国田径协会将国内马拉松赛事分为A、B、C三类,大致从赛道、计时、裁判、用品、全程视频等各个方面进行划分。如果赛事成绩和奖金符合标准,可以向国际田联申请铜、银、金、白金、钻石赛事级别。

    这背后的竞争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以及对这一赛事的认可度。

    “深圳虽然是金标赛事,但在很多跑友眼里,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我之所以报名,是因为担心自己在其他赛事中拿不到冠军。”

    马拉松死人_马拉松死21_马拉松比赛死了

    马拉松背后的文化旅游消费

    今年以来,文化体育消费呈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9月7日至10日,“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天津站”在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举行。据官方报道,为期四天的演唱会吸引了18.5万名观众,累计总消费超过30亿元。

    对于这座城市来说,音乐会不仅是一场音乐盛宴,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联合创始人智库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负责人于梅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观众来看演唱会的同时,演出前后也会进行一系列的旅游、购物和消费活动,从而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拉松具有与音乐会相同的功能。

    短期内,举办马拉松比赛可以直接带来参赛者、观众、同伴等众多外来人员的涌入,带动交通、餐饮、住宿等一系列消费活动,从而形成固定的旅游高峰期。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

    以厦门为例,2009年至2013年,由于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厦门接待外国游客总数年均增长率达18.43%,旅游收入从1.25亿元增加到226万元。

    今年无锡马拉松结束后,官方发布数据称,3月19日举办的无锡马拉松产生餐饮经济效益6960万元、住宿经济效益11661万元、交通经济效益600万元、旅游经济效益2.09万元,并设有活动摊位。销售额50万元,加起来近2亿元。

    不少跑步者还向时代周报记者算了一笔消费账。

    “以我为例,现在除了大型赛事,我报名马拉松基本上都是去一个新城市旅行,去之前我会提前了解一下这个城市的文化、历史、美食等。比赛结束后,玩了几天,平均每场比赛的费用在2000元左右,如果一场马拉松能吸引3万人的话,一场比赛至少能赚一个城市左右。六千万。”孙向军说道。

    马拉松死21_马拉松死人_马拉松比赛死了

    跑步爱好者越来越多。资料来源:受访者提供

    此外,赞助商投资、报名费等赛事本身产生的收入也是马拉松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某运动品牌工作人员介绍,一线城市的马拉松赞助费可达数千万元。

    从长远来看,马拉松赛事对于提升主办城市的旅游品牌、塑造城市形象和文化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个城市举办马拉松比赛时,会选择一条非常有代表性的道路作为赛道,这是对城市文化和特色的一种宣传。对于运动员来说,平时交通繁忙的道路现在对运动员封闭了能够参加比赛,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孙向军说。

    跑步爱好者丁明也认为,马拉松是宣传城市的好机会。线路设施不仅可以让更多的跑者爱上一座城市,还能传播口碑效应,逐渐传播城市的旅游品牌。开始。

    马拉松死人_马拉松比赛死了_马拉松死21

    澳门马拉松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对于无法争夺赛事级别的小城市来说,利用马拉松提升城市形象极为重要。例如,在四线城镇东营举办的“黄河口国际马拉松”已成为该市的一大亮点。广东肇庆也以当地特产德清贡干来命名此次马拉松。毫无疑问,顺德马拉松的特色就是它的美食。

    但由于马拉松赛事规模较大,与音乐节相比,对场地、路况等有特殊要求,很多地方并不是特别适合举办马拉松赛事。

    “比如,有的城市接待能力不够,几千、几万人突然涌入,住宿、交通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参与者体验不佳,或者当地居民了解不多。” “关于马拉松,觉得封路事件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对马拉松跑者不友好,而且适得其反。”丁明说。

    对于这座城市来说,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比赛,而是代表城市、振兴当地产业和经济的重要机会。每个城市的马拉松发展起来后,可能会成为城市标志的一部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ucuntong.com/html/tiyuwenda/10088.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